推荐热点事件
这是一代代人的选择
老张头蹲在村口的石磨旁,烟袋锅子吧嗒吧嗒响。他眯着眼看远处新修的柏油路,路上跑着小轿车,车屁股后头拖着长长的灰尾巴。“当年咱扛着扁担走三十里山路赶集,现在娃娃们一脚油门就到县城。”他吐口烟圈,笑得皱纹挤成一团。
村西头李婶的孙子考上了大学,是村里第三个“飞出山窝的金凤凰”。送行那天,老汉们围着那孩子摸他书包带子,仿佛能沾点文曲星的仙气。李婶抹着眼泪往孙子兜里塞煮鸡蛋:“你爹挖煤供你,你爷砍柴供你爹,到你这辈总算不用再卖力气。”那孩子低头攥着车票,塑料卡片被汗浸得发亮。
镇上的纺织厂拆了,原地竖起电商产业园。穿工装的姑娘们不再围着纺锤转,改成对着电脑屏幕敲键盘。王大姐下岗那年哭得昏天黑地,如今在直播里卖手工布鞋,粉丝叫她“非遗传承人”。她对着镜头纳鞋底,一针一线里藏着四十年的肌肉记忆。
巷口修自行车的老刘改行修电动车,工具箱里扳手旁边躺着万用表。总有人问他为啥不教儿子这门手艺,他拧着螺丝嘿嘿笑:“小兔崽子在杭州搞什么元宇宙,说以后给人修虚拟自行车。”锈迹斑斑的搪瓷缸上,雷锋头像的釉彩剥落了一半。
晚霞染红打谷场时,总能看见穿校服的孩子们追着无人机疯跑。他们脚上崭新的运动鞋踩着祖辈磨光的青石板,鞋底沾着麦粒与水泥灰的混合物。老人们说这是“踩着云彩种地”,孩子们管这叫“乡村振兴实践课”。
晒谷坪的收音机里放着老豫剧,唱的是《花木兰》选段。电子屏广场舞的鼓点从村委会传来,混着“娘子军”们整齐的踏步声。新漆的戏台两侧贴着褪色的对联——右联“守旧未必不是路”,左联“革新未必不栽跟头”,横批早被风雨啃得看不清。
本文来自投稿,不代表本站立场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://carzhishi.com/rdsj/16474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