推荐热点事件
CEO锦囊·出海季|新关税下,企业出海要“绕道”吗?
老张在义乌做了二十年圣诞饰品,今年原计划把电动圣诞雪橇卖到北美。样品刚通过认证,关税消息就上了热搜。"算完账心凉半截,运费加关税比货价还高,这买卖做得像给美国海关打工。"他蹲在仓库门口抽完半包烟,转头让设计师把产品改成纯手工编织款。
东南亚的代工厂最近电话接不停。越南一家摩托车配件厂的林厂长发现,五月份中国客户咨询量涨了三成。"有家深圳企业直接把模具空运过来,说宁愿多花运费也要赶在关税生效前转移产能。"他车间里新装的六台注塑机,有四台贴着中文操作说明。
跨境电商的玩法也在变通。亚马逊卖家小林把库存全搬到了墨西哥海外仓,"从美墨边境用卡车送货,关税能省下一半"。他展示的后台数据里,"墨西哥制造"标签的点击量比上月涨了120%。广东的服装厂老板们更绝,把整匹布料运到柬埔寨裁缝店,钉上"东盟原产地"扣子再出口。
上海自贸区的报关员小吴发现个有趣现象:最近企业申报的货物品名越来越"文艺"。原本写着"光伏逆变器"的箱子,现在变成"太阳能音乐盒配件";"锂电池组"成了"户外音响备用电源"。"就像在和美国海关玩文字游戏,但确实有客户靠这招清关成功了。"她电脑旁边贴着张手写便签,记满了最新版HS编码避税指南。
青岛港的货代老周讲了个故事:某家电企业把冰箱拆成压缩机、外壳、电路板三批出货,到越南组装后再贴牌出口。"拆开运比整机出口省17%关税,越南工厂现在连包装纸箱都印着两国语言。"他刚帮客户发走四十个集装箱的"冰箱零件",提单上特意标注了"非完整制冷设备"。
本文来自投稿,不代表本站立场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carzhishi.com/rdsj/14113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