推荐热点事件
河北一地因交通财政补贴紧张,拟取消老年人免费乘坐公交车,如何看待此事?各地公交公司应该如何摆脱困境?
河北某地这纸新规像块石头砸进平静的池塘。公交公司账本上躺着连年亏损的数字,财政补贴的蓄水池见了底。司机老李说起这事直嘬牙花子:"上个月油箱都快见底了才等来油钱,车队里三辆车趴窝半年了。"菜市场口卖煎饼的王婶算得明白:"早高峰买菜的老姊妹要是改骑三轮车,我这摊子起码少卖二十套煎饼。"
公交系统这锅夹生饭确实难咽。南方某市尝试过"错峰优惠",老年人非高峰时段乘车照样免费;杭州把老年卡升级成电子钱包,政府按实际乘车次数给公交公司结算;青岛更绝,直接给公交集团配了广告经营权,车身涂成移动的"青岛啤酒罐"。
社区服务中心的刘主任发现个有趣现象:自从取消老年卡的消息传出,活动室象棋桌旁总有人念叨"当年修水库发义务工的日子"。这些曾用青春浇筑城市根基的老人们,此刻更在意的是被时代列车落下的恐慌。就像胡同口那盏忽明忽暗的路灯,既要照亮夜归人的路,又得算计着电表里的余额。
公交公司调度室里挂着幅老照片,那是三十年前开通首条线路时的场景。照片里戴红领巾的孩子们,如今正为父母刷着老年卡。或许该学学菜贩老周的生意经——他总把最新鲜的芹菜留给常客,因为"让人心里暖和了,钱袋子自然跟着暖和"。
本文来自投稿,不代表本站立场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carzhishi.com/rdsj/14389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