推荐热点事件
消失的ATM机:全国仅剩80万台
数字支付像野火般蔓延。年轻人掏出手机扫码付款行云流水,连卖烤红薯的大爷都挂上了收款二维码。现金交易成了稀罕事,钱包里的人民币能躺上大半年不见天日。银行柜员说得实在:"现在取现的要么是不会用智能机的老人,要么是给孩子包压岁钱的。"
银行也在主动撤走这些"铁疙瘩"。每台ATM机每年运维成本将近10万元,光吞卡、假钞这些糟心事就够喝一壶。某支行行长算过账:"现在存取款业务量不到五年前的三成,机器留着纯属赔本赚吆喝。"
但总有些角落离不开现金。菜市场里挑拣青菜的婆婆攥着皱巴巴的纸币,建筑工地上领薪水的工人数着沾满泥灰的钞票,偏远山区的杂货铺还贴着"欢迎使用现金"的褪色标语。中国人民银行最新数据显示,流通中现金余额反而比疫情前增长了20%,M0余额始终保持在10万亿以上。
技术变革的车轮不会停转,但总要有人等等那些追不上的人。几家大银行开始试点"移动柜台车",载着工作人员和便携设备定期开进社区。上海某养老院每月都有穿制服的小伙子来教老人用手机银行,老人们学得慢,他们就一遍遍演示。
本文来自投稿,不代表本站立场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carzhishi.com/rdsj/15353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