推荐热点事件
印巴冲突对关税战有何影响
纺织厂老板阿米尔在拉合尔的车间里直跺脚。他的刺绣披肩原本卖到孟买能赚三成利,现在连成本都捞不回来。"印度海关现在查我们货柜像查军火",他捏着积压的订单单据说。这种故事在两国边境工业带比比皆是,就像雨季的芒果,熟透了只能烂在树上。
跨国贸易商们早练就了"见风使舵"的本事。孟买的钻石商人拉吉夫把原本经卡拉奇中转的阿富汗青金石,悄悄改道迪拜。运费涨了两成,但总比货柜在孟买海关吃半年灰强。这种曲线救国的招数,让阿联酋的转口贸易额去年暴涨47%,迪拜海关的印章都快磨平了。
农产品市场更是一地鸡毛。印度旁遮普邦的洋葱刚在卡拉奇市场涨价三倍,伊斯兰堡反手就对印度蔗糖征收报复性关税。新德里菜市场的糖价立马蹿到85卢比一公斤,家庭主妇们抱怨"甜味都带着火药味"。这种关税拉锯战让两国通胀率像断了线的风筝,印度去年食品通胀率一度冲到8.4%。
边境哨所的探照灯照不亮贸易账簿。当克什米尔的积雪开始融化时,两国商人们已经在迪拜的茶馆里碰头。他们绕过官方渠道做的"灰色贸易",像春天的野草似的疯长。卡拉奇海关去年截获的"贴牌货"比前年多了一倍——巴基斯坦的大理石贴着伊朗标签,印度的香料装着斯里兰卡包装。
硝烟散尽后的关税战场,最终买单的还是推着板车的小商贩。拉合尔老城的五金店主侯赛因算过账,中国产的螺丝刀经过印度转口后,价格比直接进口贵了四成。"政客们开枪,商人们中弹",他擦拭着生锈的货架苦笑。那些在关税表上跳动的数字,落在市井巷陌就是沉甸甸的生计。
本文来自投稿,不代表本站立场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carzhishi.com/rdsj/14580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