推荐热点事件
不要“做”挑战?(第十九期)
网上总有人变着法子找刺激,"不要‘做’挑战"这类视频火过一阵子。参与者故意触碰危险动作,比如徒手拆电扇、生吞辣酱,评论区一片"狠人""膜拜"。看个乐子无伤大雅,但有些挑战早就变了味。
去年广西有个少年模仿"窒息挑战",用塑料袋套头比拼忍耐力,最终没能摘下袋子。急救人员赶到时,他母亲瘫在地上哭到失声。类似事件不是头一遭,美国CDC统计显示,2015至2020年间至少有20名青少年死于这类"游戏"。
追求刺激是人的天性,但把危险包装成潮流就是另一回事。短视频平台算法偏爱猎奇内容,一段"吞火挑战"可能收获百万点赞,却不会显示表演者事后灼伤食道的惨状。商家趁机兜售"网红同款"道具,9.9包邮的电流玩具能让孩子玩到手指焦黑。
真正勇敢的人懂得敬畏生命。消防员冲进火场前会检查装备,外科医生做手术时连手套褶皱都要抚平。那些怂恿你"玩把大的"的弹幕,没人为你的ICU账单负责。
下次刷到离谱挑战,不妨想想:要是爸妈在镜头后看着,你还点得下这个赞吗?
本文来自投稿,不代表本站立场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carzhishi.com/rdsj/14579.html